最近很像在网络上看到或是听到身边朋友说,在做自我检测的时候,结果都是呈阴性,但是当去做PCR时,结果却变Positive了!到底自我检测(Self-Test Kit)还可信吗?
根据报道,家庭医生吴奕品在面子书上分享说,除了自我检测试剂盒本身的问题之外,使用者太快或太慢解读结果,或是太早或太迟进行检测,都有可能导致自我检测成绩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。
吴医生表示,导致自我检测成绩出现偏差的原因,最主要当然是快速检测试剂盒本身的敏感度本来就比较低,而其他原因基本上可被简单分类为自我检测试剂的问题,以及使用者的问题。

自我检测试剂
1. 未经批准的试剂盒
卫生部至今共批准了超过100种不同牌子的试剂盒,不排除市面上存在着许多未经批准的试剂盒。这些试剂盒的品质未必达标,准确度不高,一分钱一分货,因此,他劝请民众切勿贪便宜而选择劣质品。
2.运输与储存的问题
“有时候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,若是将试剂盒曝露在高温下,则会影响试剂盒的品质,继而影响准确度。”
3.试剂盒的有效期
使用有效期已过的试剂盒,其品质与准确程度肯定受影响。

使用者的问题
1. 没按照说明书的指示
有些人没有按照说明书的指示,未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检测,比如,没有将稀释剂和检测样本融合,或是将拭子检测试剂盒,以唾液方式检测(买了插鼻子的试剂盒,却用吐口水的方式做检测)。
2.太快或太慢解读结果,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。
“使用一般自我检测试剂时,将样本滴入试剂盒后,需要等待15-20分钟,再进行解读。太快解读可能会出现伪阴性,太慢解读可能会出现伪阳性。”
3.太早或太迟进行自我检测,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。
自我检测试剂盒与PCR是有所差别的,试剂盒的敏感度比较低,受病毒感染后,太早检测,体内病毒浓度非常低,就会出现伪阴性。同样的,太迟才检测,在康复期时,病毒浓度也很低,所以也有可能会出现阴性。
他表示,新常态下,自我检测已成为人们需要适应的习惯,有检测始终比完全不检测来的安全。
完整新闻:星洲日报
Filled Under :
*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具有性别歧视、人身攻击、庸俗、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。